诗歌教学方法略论
广州中学 邱兴玉
毫无疑问,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大家一致的看法是:诗歌教学,应该强调诵读、注重文本的理解,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诗歌作品,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以下这些方法进行诗歌教学。
一、勾勒体系法。
勾勒体系法即宏观展示中外诗歌发展的基本体系,勾勒诗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与前景。
尽管每一种教材的诗歌编选都自有体系,但很少的课文,很难让学生明了诗歌发展的整体状况。教师绘制诗歌发展示意图,让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都能够从全图中找到诗人和作品在诗歌史上的位置,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诗歌总图应该以时间为线索而绘制。运用勾勒体系法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把零散的诗歌知识串接起来,加深印象,达到巩固。
二、背景展示法。
背景展示法,即指在讲授诗歌作品前,向学生介绍诗人写作时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环境以及情绪心态等,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
运用背景展示法,可以是教师的口头讲述,也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比如,可以使用图片和音像资料,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还可以布置让学生在课前查看课外书籍,网上搜索等,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
三、意象分析法。
意象,是渗透着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的具体的物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物,也是理解作品的钥匙。意象分析法就是抓住诗歌中某个或几个典型意象,通过分析或比较来体会诗歌意味的教学方法。
以余光中《乡愁》为例。作者运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典型意象,把“乡愁”这种心绪化为具体的形象,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几个意象丰富的内涵,领会作品的意旨。
四、意境演示法。
意境演示法,就是用语言或者图画重现诗人笔下创造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作品的意境美感。
意境演示法,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为目的的。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作简笔画,不要求精美细致,只要有个大意就可以了。实际的情况甚至往往是,教师的画越是简单越是拙劣,学生联想和想象的天地反倒越开阔。
五、风格对比法。
风格即作家的创作风格 ,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中体现出的总的特色。风格对比法即对不同作家的作品和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作品风格,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感悟。可以把同一作家的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诗作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如李煜前期后期的词作,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诗作等;还可以把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家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如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
六、观念对照法。
观念对照法,即把诗歌中的观念与旧有的观念,或者把不同诗人作品中的观念进行比较观照,以更深透地理解诗歌意蕴的教学方法。
运用观念对照法,可以是教师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可以把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等作品进行对照阅读。
七、音乐辅助法。
音乐辅助法是让学生欣赏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资料,利用音乐渲染创设适合诗歌情感基调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深刻含义的教学方法。借助音乐语言,联系课文内容,学生可以受到美的熏陶。
使用音乐辅助法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可以听到许多古代和现代诗歌作品的配乐演唱,我们可以借助音乐来诠释和传承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深入理解现代诗歌作品。
八、填补空白法。
填补空白法,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诗歌,揣摩文本省略和暗含的内容,并且力争口头或者书面表达出来。
诗歌语言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有限的语言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贾岛《寻隐者不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教读诗歌时,就应尽量调动学生,力求让他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用想象去演绎诗人的情感和诗歌体现的社会生活。
九、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就是找到并抓住“诗眼”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文有“文眼”,诗有“诗眼” 。“诗眼”,也就是诗歌中集中流露和具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
诗歌的特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歌鉴赏不能只停留于理解诗句字面的意思,诗歌的蕴涵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可以视为“诗眼”的句子,极富表现力,往往最能引发读者情思,在全篇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余味悠长,需要深入揣摩。
十、读写结合法。
读写结合法,是让学生通过练习把课内学到的诗歌知识转化为写作诗歌的能力。读可以引导写,写可以促进读。在诗歌教学活动中,在讲解诗歌艺术传授诗歌表现技法的同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尝试写作诗歌。在诗歌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课文的诗情画意。这样,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提高了鉴赏水平。
诗歌的教学方法要多样,运用要灵活,要有创造性。只有这样,诗歌教学才可能走出目前的误区和迷茫的境地;也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诗歌真正走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灵!